乱七八糟 · 2023-10-29 0

被遗弃的记忆

巴金在他的《随想录》里,深刻地分析了“文革”产生的路径,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在中国重演,他倡议建立“文革”博物馆,他说:

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,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。“不让历史重演”,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,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,记得清清楚楚,最好是建一座“文革”博物馆,用具体的、实在的东西,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,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?!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,想想个人在十年间的所作所为,脱下面具,掏出良心,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,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。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,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谎言。只有牢记“文革”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,阻止“文革”的再来。

可惜巴老终究无法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夙愿。

但是,历史无法被遗弃,记忆终将被保留。

1、寻找林昭的灵魂

林昭(1932年-1968年),原名彭令昭,女,江苏苏州人,1954年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学习,1962年起被关押于上海市提篮桥监狱。林昭是建国后在中国大陆公开反抗中共极权暴政的第一人,在红色恐怖的年代,林昭从一个纯洁的追随者转变成对它彻底批判的毫不畏惧的反抗者。在长达六年的监狱中,被剥夺了纸和笔的林昭,用发卡刺破手指,用鲜血书写大量文章。她留下了几十万文字的手稿,对极权制度做出了罕见的振聋发聩的控诉和剖析,同时也在日记中记录了她在狱中遭到的虐待。1968年4月29日,林昭在上海被杀害。

2、我虽死去

一场史称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”的运动,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,狂风暴雨般席卷中国大地。由中学生和高校大学生组成的红卫兵团体,成为毛泽东向各级领导夺权的主力军。同年8月,以对毛泽东疯狂崇拜并伴随着打、砸、烧、杀、批斗、抄家为主要特征的红卫兵运动,由教育界向社会各界蔓延,并形成了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第一个高潮。在这一个月中,仅北京地区的官方统计,就有1774人被打死。无数的人被打伤致残,这一革命行动被誉为“红八月”。

北京师大女附中的副校长卞仲耘,就是这场红色八月的风暴中,在北京被打死的第一人。本片以卞仲耘的丈夫一位老共产党员王晶垚先生为主角,以他在这场大动乱中所拍摄的“妻子之死”的一组照片为主要线索,一层层呈现出卞仲耘被打致死前前后后北京“文革”的经过与历史背景。

本片片名引自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《日瓦戈医生》尾声诗篇:

我虽死去

但三日之后就要复活

仿佛那水流急湍

也像那络绎的商队不断

世世代代将走出黑暗

承受我的审判